心理咨询背后的伦理考量:专业性,还是人性?

“伦理不只是写在咨询工作守则里,更应该落实在整个心理咨询进程中”。近日,由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主办、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提供专业支持的2024年第二期伦理培训顺利开展。本次培训设置了理论讲授,案例研讨和专家总结环节。针对一系列存在咨询伦理冲突的情形,现场心理咨询师及专家老师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,各抒己见,为临床咨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!下面举例一个现场讨论的典型伦理冲突案例。


案例背景

来访者为已婚女性,因为原生家庭、童年创伤等困扰寻求心理咨询。经过咨询师的长期工作后,来访者的心理状况趋于稳定。

咨询过程中,来访者与丈夫经历了争吵、离婚和复婚等重大事件。来访者的丈夫认为,夫妻之间的矛盾都是咨询师导致的,多次到咨询中心威胁咨询师,要求看妻子的咨询档案。咨询师报警,该男子被警察劝止后,仍反复骚扰,情绪更加激烈。继而以咨询师“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存在违背伦理道德,与来访者建立双重关系“等说辞,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失实的言论以及公开剪辑后的录音片段(此录音为未经咨询师知情同意私自录制)对咨询师进行抨击。

此事件对咨询师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,致使咨询师的社会评价遭到严重贬损。咨询师不堪其扰,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寻求律师的帮助。



伦理考量

心璞心理创始人乐宁博士进行了讨论总结


咨询前

在上述“名誉维权”案例中,来访者未经咨询师的知情许可私自录音,违反了心理咨询的保密设置。

咨询师在工作前应就咨询设置、保密原则等与来访进行充分沟通,关于咨询过程的录音、录像应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进行,告知咨询过程录音或录像可能会对咨访双方产生的影响。来访者和咨询师均有拒绝录制的权利。

另外,公开剪辑后的录音片段,严重违反了保密原则。尽管咨询师并未主动泄露信息,但来访者丈夫的行为导致了咨询内容在网络媒体渠道的泄露。这也给咨询师提出警示,在如今网络社交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,如何能够更好地保护来访者的隐私。


咨询中

重大生活事件的讨论:在咨询过程中发生的来访者的重大生活改变,对于咨询师来说要有一定的敏感性,要及时跟来访者充分讨论。心理咨询虽然是对来访者的心理层面产生影响,通过内心的变化,会推动、促使来访者在生活中的改变,这种改变势必会影响到来访者的现实人际关系。正如该案例中,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多次离婚、复婚,这是对其工作、家庭生活、家属都有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,也对来访者的丈夫造成了影响。

咨访关系的移情/反移情:通过该案例离婚、复婚事件的背后,不仅看到心理咨询对来访者家庭关系、以及咨访关系产生的变化;还看到此案例中,来访者丈夫指控“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存在违背伦理道德,与来访者建立双重关系”。这就要求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,要敏锐的觉察咨访关系的微妙变化,及时探讨和处理移情/反移情关系,更加谨慎地处理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以及现实关系,时刻注意咨询伦理以及咨询边界,避免任何可能引发误解的行为。


咨询后

咨询档案的管理:案例中来访者的丈夫再三要求咨询师提供咨询档案,并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,以至于后面的过激行为。那么对于心理咨询报告,在临床咨询中可以有两种形式:一种是“咨询内容记录”,由咨询师自行保管,内容可以具体详细,可以包括部分重要谈话内容,作用是辅助咨询工作。另一种是“咨询过程记录”,简要说明本次咨询主题以及是否有特殊情况发生,这类形式的报告是提供给机构存档以及经来访者许可后提供给家属。

对咨询投诉的处理及跟进:案例中的来访者丈夫投诉咨询对其婚姻造成影响,并在索要咨询档案遭拒后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,进而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过激行为。咨询师在收到来访者或者家属投诉时,应积极主动承担起沟通、协调的责任,在事件发生初期尽量承接、缓和对方情绪,咨询师可以及时反馈给咨询机构或者咨询平台,共同商讨拟定应对方案,避免事件发酵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。


对于临床心理咨询从业者来说,咨询前的告知、咨询过程中对咨访关系的敏锐和把控,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咨询关系结束后,与来访及其家属关系的处理依然要遵从伦理,谨记诚信和善行做到问心无愧


专家总结

在咨询师的日常工作中,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为了实现来访者福祉最大化,咨询师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从业初衷,并在每个环节中都找到最合适的行动方式。

在处理来访者的事务时,咨询师不仅要有专业的解读,还要妥善处理法律关系。在处理与舆论相关的心理咨询案例时,专业新媒体工作者的宝贵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这也提醒我们,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,咨询师要专注于保护来访者,避免直接卷入法律诉讼的漩涡。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沪ICP备2021024723号-1